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1
人民出版社
杜曙光
手機查看
來源:人民出版社
作者:杜曙光(曲阜師范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書旨在直面中等收入階段中國產業升級研究領域指標、數據和理論基礎的不足,創新數據指標,以中國經驗和全球數據檢驗“中等收入陷阱”假說,從效率提升和結構調整兩方面分別考察了中等收入階段推進產業升級的“中國經驗”和“中國理論”。
本書重點論述了以下幾個主要觀點:
第一,中等收入階段的經濟發展議題有其獨特的理論價值。隨著東亞人口整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全球范圍的經濟發展問題已經由低收入國家的經濟起步轉變為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跨越。在理論上,“貧困的惡性循環”“中等收入陷阱”和“高福利陷阱”都是多重均衡模型中某一收入階段上均衡點周圍形成的“鎖定效應”。因此,“中等收入陷阱”在理論上不具備區別于“低收入陷阱”或“高收入陷阱”的本質差異。但是,就經濟結構、效率水平、動力轉換和制度變遷等具體表現而言,中等收入階段的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獨特性,應調整相應理論框架展開專題研究。
第二,中國的收入水平提升不再唯一地取決于實際經濟增長。關于中國收入水平提升的經驗考察表明: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但是隨著工資水平的提升,內部物價結構的演變回歸了服務業價格相對上漲的基本路徑,使中國整體價格結構與實際匯率向高收入國家逼近,從而加速了中國的收入水平提升。
第三,工業化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總引擎。本書的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均表明:工業技術進步速度最快,其生產率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由于工業的生產效率最高,工業就業比重的提升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結構紅利;服務業比重的提升源于工業生產效率的相對提升,由此導致了服務業就業份額提升和服務業相對價格上升,從而使得國內產業結構和物價結構向高收入國家逼近,提高了這一國家人均收入在國際比較中的相對水平。
在論述上述主要觀點的過程中,本書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創新性探索:
第一,創新數據指標,以中國經驗和全球數據證偽了世界銀行的“中等收入陷阱”假說。本書將研究“相對指數”的方法應用于世界銀行的“門檻值”,形成新的收入水平指數,即以各國收入水平占高收入國家門檻值的比例為指數,劃分各國收入水平,并連續性地考察各國歷年的收入水平變動,從而實現“以世界銀行的指標檢驗世界銀行的假說”。依據這一指數,雖然在2000年以前各國存在不同程度的收入水平停滯和下降,但是在2000年以后,各國收入水平已經重回上升軌道,21世紀之初依據歷史數據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假說有其合理之處,此后的經濟發展走勢已不再支持這一假說。中國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出現了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創造了中等收入階段的發展奇跡。作為以最快速度實現收入水平提升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中等收入階段的發展經驗和發展理論,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
第二,集中探討了中等收入階段的中國發展奇跡。參照上述收入水平指數,1998-2018年,中國收入水平提升速度達每年11.65%,超過了經濟總量的實際增長速度。實現這一超越的關鍵就是效率提升和結構調整引致的價格結構變遷和國際財富效應。因此,理解中國在中等收入階段的發展奇跡,需要突破傳統的“唯增長論”思維,從效率提升和結構調整的角度,考察中國的產業升級道路。
第三,實現了兩類產業升級的綜合與全景考察。產業升級存在“價值鏈升級”和“結構升級”兩派理論,分別關注產業升級的效率提升和結構調整問題。本書將兩類產業升級理論進行了綜合,并結合兩類升級理論全面考察了在中等收入階段推進產業升級的中國經驗,并從中概括中國理論。在經驗層面,分別從效率提升和結構調整兩個方面概括制造業效率提升、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中國經驗”。在理論層面上,重點考察效率提升與結構調整的關系:通過分析效率提升對產業結構和增長速度的影響,概括了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結構速度”關系理論;通過分析進出口結構、分配結構和生產方式對經濟效率的影響,概括了中國的開放觀以及產業升級的“方式空間”和包容性增長理論。
初審編輯:路時川
責任編輯:姜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