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報新聞 媒體矩陣

                                          大眾網
                                          全媒體
                                          矩   陣

                                          掃描有驚喜!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 大眾海藍

                                          • 大眾網論壇

                                          •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頁 >教育新聞 >理論時評

                                          體教融合,讓學子揚威奧運賽場

                                          2021

                                          / 08/10
                                          來源:

                                          光明網

                                          作者:

                                          手機查看

                                            楊倩,來自寧波的“00后”選手,在東京奧運會先是獲得女子10米氣步槍比賽的冠軍,摘得本屆奧運會首金,隨后又在混合團體比賽中,和另一位選手搭檔再次奪得金牌,成為一名雙金運動員。

                                            人們對楊倩的首金和雙金贊不絕口,對她的另一個身份也羨慕不已,這位21歲的姑娘還是清華大學的大三學生。既能保持世界級的運動水平,又能進入中國最知名的高校學習,楊倩的成績離不開體教融合培養人才的模式。

                                            摘金奪銀離不開體教融合育人理念

                                            翻看楊倩的履歷可以發現: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楊倩就憑借自己出色的天賦被選入寧波體校射擊隊。后來她成績不斷提升,15歲時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運動會獲得了第三名,當年即入選國家青奧隊。2016年,楊倩被特招進入清華附中的射擊特長班。

                                            進入清華附中后,在高強度的訓練之余,楊倩還要擠出時間學習文化課。因為想要成功進入清華大學,即便作為體育特長生,錄取分數也不低。最終,楊倩在高考中取得了理想成績,順利進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

                                            大學前兩年,楊倩成績一直很好。雖然為了備戰奧運會,學校允許她休學一年,但她的課程仍然沒有落下。

                                            能在奧運會賽場上獲得金牌,既源于其自身過硬的實力、賽時穩定的發揮,也離不開清華大學多年來“體教融合、學訓結合、以學促訓”的育人理念。

                                            據了解,復建于1999年的清華大學射擊隊,由清華大學和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共建,實現與國家隊在體育、教育資源及信息上的共享共融。學校為國家隊教練員、運動員提供優質教學資源,清華射擊隊隊員也能得到國家隊專業的指導和培訓,張恒、王義夫、肖俊、單紅、張秋萍、高靜等一批教練先后執教清華班。此外,清華射擊隊還與清華附中形成了貫通式培養模式,通過在各地中學或比賽中選拔好苗子,使其更早進入清華附中學習并兼顧訓練,保證競技人才不斷輸出。

                                            可以看出,清華射擊隊“與國家射擊隊相融共建、與省市隊合力發展、與附中一條龍培養”的體教融合、共建雙贏模式,已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以專業理論、文化知識提升運動員整體素質

                                            在本屆奧運會的中國軍團名單中,楊倩的學生身份并不是個例,出自大學校園的選手已然成為一個群體,其中不僅有本科生,還有不少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更有像蘇炳添這樣的大學副教授。當然,他們當中也有不少摘金奪銀的選手。

                                            在奧運會女子跳水3米板上連得雙人賽和單人賽兩枚金牌的施廷懋,就是西南大學體育運動專業的博士生。據她本人介紹,參加完奧運會,她還要繼續撰寫博士論文,論文的主題就是研究自己如何能獲得3枚奧運會金牌、6個世錦賽冠軍以及4個亞運會冠軍!爱斘业膶熀臀掖_定了研究方向后,一開始覺得有些好笑,等著手準備了,才發現真的很難!彼f,“因為這里涉及的學科太多了,不僅有技術訓練,還有運動醫學、人體醫學、運動恢復、運動心理學等等,一點不比訓練輕松!

                                            來自西南大學的奧運會獎牌得主不止施廷懋一人,男子舉重67公斤級冠軍諶利軍正在攻讀西南大學的碩士學位,女子舉重55公斤級銀牌得主廖秋云是他的研究生同學,上屆奧運會跆拳道冠軍、本屆奧運會男子68公斤級銅牌得主趙帥去年拿到了碩士學位,目前正在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另外,該校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張亞雯,還獲得了羽毛球女雙的銅牌。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黨委書記郭立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這幾位學生都是通過運動訓練、單招考試考入了西南大學。他表示,在招生的時候,西南大學的教練和專業老師善于發現人才,在這些運動員還沒有成為最頂尖或者最優秀運動員的時候,就發現了這些學生,然后動員他們報考西南大學。

                                            據了解,施廷懋、趙帥等幾位學子都是在西南大學學習一段時間以后,隨著專項技術水平和文化修養提高,在大賽中顯現出優秀競技水平,才入選了國家隊!芭囵B一位優秀的奧運選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長期、多層次、多方位的努力!惫啽硎,西南大學主要在專業理論、文化知識方面對這些學生進行培養,使他們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而專業技能方面,更多是在他們自己的專業隊教練培養下不斷成長起來的。

                                            郭立亞說,在培養方面,西南大學將運動訓練專業作為特色,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去從事專業訓練,另外還有一些相關政策措施,讓他們能夠既保證專業訓練,又保證文化理論知識和專業理論學習,真正實現體教融合培養人才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高水平運動員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是3到6年的彈性學制。

                                            從清華大學和西南大學的成績可以看出,這些高水平運動員進入高校,不是對他們的學習和訓練簡單做加法,而是以學促練、深度融合。

                                            體教融合有望成為中國體壇重要的發展趨勢

                                            在本屆奧運會上,以9秒83的驚人成績闖入男子百米決賽的蘇炳添,目前是暨南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他就是暨南大學自己培養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碩士。而蘇炳添的公開課,是暨南大學選修課里最難搶的課程之一。

                                            參加東京奧運會的中國軍團當中,大批在校生成為中流砥柱,“學霸”們的身姿在賽場上閃耀。寧波大學的舉重冠軍石智勇、浙江大學的短跑名將謝震業、蘇州大學的羽毛球選手何冰嬌、湘潭大學的羽毛球選手賈一凡、北京師范大學的女籃隊員邵婷,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的賽艇選手陳云霞與張靈,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當然,在奧運會上出鏡率最高的高校是被稱為“冠軍搖籃”的北京體育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共有48名學生出征東京,參加22個項目比賽,其中就包括鉛球冠軍鞏立姣、女子重劍冠軍孫一文、里約奧運會金牌得主競走運動員劉虹、乒乓球國手劉詩雯、跳水選手曹緣等名將。

                                            這些“學生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的成功,是體教融合的典型范例。通過體教融合模式培養優秀體育人才,有望成為中國體壇重要的發展趨勢。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劉佳琦

                                          相關推薦 換一換
                                          体验区试看120秒啪啪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