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龍,男,漢族,1965年7月生,山東單縣人,工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共山東省委第十一屆委員,中共山東省委第十屆候補委員。,2014年11月任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2017年8月任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兼任山東省科協副主席,山東省物聯網協會會長,山東省電子政務和大數據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200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物聯網技術、信息安全、醫學人工智能。承擔完成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重大項目20余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主持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9部,出版專著1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SCI論文15篇,申請授權專利30余項。
王英龍:學校(科學院)匯聚科教資源優勢,既是工科人才培養特色鮮明的省屬重點大學,也是科研創新活力強勁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
助推我省新舊動能轉換提擋加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科學院)將以“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和“支撐山東走在前列”為前行的動力,切實履行大學和科研院所的使命,擔當社會責任……[詳細]
王英龍:科教融合以來,學校將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作為重要政治任務,通過規劃引領、專班推進、基金支持、體系保障等四大舉措,構建形成“四位一體”的推進落實機制,確保教育、科技資源凝聚合力,協同助力動能轉換。
規劃引領方面:2018 年 3 月率先出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關于服務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意見》,受到省委主要領導關注,以省委《參閱件》形式向全省發布。專班推進方面:2018 年 5 月成立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推進辦公室,開展統籌規劃、政策研究和綜合協調工作……[詳細]
王英龍:校(院)黨委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決策部署,通過建設高端科技創新平臺、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與項目推廣、實施新工科優先發展計劃、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建設新型高端智庫、引進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等務實舉措,精準對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詳細]
王英龍:首先,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率先在省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建成醫學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中心。建設E級計算應用生態環境,開展光纖傳感器與安全物聯網成果轉化,區塊鏈和抗量子格密碼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我們和濟南市政府合作建設了濟南超算中心,一期工程已經完工,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產值數百億元的超級計算應用服務產業,輻射帶動約300億元產值的高新技術行業,成為濟南的“超級大腦”。
其次,圍繞高端裝備產業,建設高端裝備制造創新平臺……[詳細]
王英龍:科教融合一年多以來,校(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自主創新能力取得突破。2018年,校(院)研發經費突破6億元,獲各級科技獎勵36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光華工程科技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獎12項……[詳細]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坐落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城濟南,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研究型大學,同時也是山東省最大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
學校(科學院)現有長清、彩石、歷城、歷下、千佛山、菏澤6個校區,在濟南、青島、濟寧、臨沂、菏澤等地設有研究機構,主校區在濟南長清大學科技園。學校(科學院)擁有完善的現代化教學基礎設施和實驗設備。有省部級以上重點學科及研究平臺117個,其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級重點學科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6個、省級工程實驗室9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個、省工程技術創新中心1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5個、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5個、省國際合作研究中心6個,省級社科基地(中心)3個。
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規劃,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的中長期發展目標是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部分優勢學科進入國內一流、世界先進學科行列。[詳細]